在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哈里森·福尔曼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的探索与拍摄之旅。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点滴影像。从上海到香港、从南京到沈阳,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甚至多次深入青海和甘南藏区。福尔曼通过镜头,向世人展现了他所看到的中国,而这些历史性的影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福尔曼的生命旅程结束于1978年,他在纽约去世,享年74岁。在临终前,他将自己在中国拍摄的所有照片捐赠给了位于家乡的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这些照片经过精心修复与整理,最终以《哈里森·福尔曼的中国摄影集》一书面世,成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展开剩余78%这组照片展现了福尔曼在1937年拍摄的兰州影像,经过修复与上色,呈现出那个时代兰州的真实面貌。我们通过这些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兰州古城墙、雄伟的城楼以及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流转。
兰州,古称金城,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连接东西方文化和商贸的桥梁。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战略意义不可小觑。在清朝时期,兰州的城墙多次修缮,逐渐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在一份古老的资料中曾这样描绘:“内城周长六里二百步,建城楼九座;外城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建城楼六座;城内道路多达60余条,且与城外道路相连。”照片中的古城墙,至今已见不到它的全貌,昔日的雄伟与壮丽,如今只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迎恩门,作为兰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建在东郭城墙上的一座门楼,四层建筑高耸,歇山顶的造型典雅。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门楼的四层结构,每层六开间,顶部重檐设计,气势非凡。它不仅是兰州的防御工程之一,也是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照片中还展示了古城墙下的小型码头,反映了当时兰州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许多商贩和劳动者聚集在这里,靠运输瓜果蔬菜谋生。令人惊讶的是,图片中还能看到西北地区当时常用的羊皮筏子,这是当地渡河的重要工具。这种由羊皮做成的筏子,结构简单却能有效地通过黄河,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空中俯瞰兰州城,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布局。根据史料记载,兰州城始建于公元前86年,因为在建城时挖掘出了金矿,遂得名金城。此外,“兰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隋朝的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而兰州的城市地位与历史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随着历史的推移,兰州经历了多个政治变迁,曾经的兰州总管府最终在辛亥革命后被废除,改设道,并整合了周边的多个区域。
兰州的中山桥,是一座横跨黄河的铁桥,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时的建设费用高达三十万六千多两白银。桥梁的建设由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合作完成,德国方面承诺保固80年。今天的中山桥,已成为兰州市的历史见证,也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之一。
盐场堡南门城是兰州附近一个历史悠久的防御工事,建于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年)。该城堡位于延绥镇与宁夏镇交界处,是明代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历史资料记载,盐场堡经过多次修缮与加高,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今天,盐场堡依然屹立在兰州的历史画卷中,见证了这片土地上风云变幻的岁月。
制作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羊皮筏子通常由完整的羊皮囊做成,绑在结实的木架上,凭借羊皮的浮力来渡过黄河。这种独特的渡河工具不仅便于拆卸和运输,而且在黄河两岸的交通不便的年代,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如今,这种古老的技艺已成为西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一项独特的旅游活动。
通过福尔曼的镜头,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兰州的城市面貌,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这些照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发布于:天津市保宇配资-免息配资开户-股票做杠杆-加杠杆怎么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